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大學


日前考了<<環境保護概論>>的考試,開卷。非常的簡單,只要把老師的power point列印出來,照著抄就好,最起碼能拿八成的分。我是第一個交卷的人,踏出文科樓,心裡很難過。
很不想說,幾流的大學培養出幾流的學生,但是膚淺到無倫的試卷說明了甚麼?

這只是冰山一角,實際上此校一直存在著這種問題,考試淺薄,學生在考試前隨便看看書就能合格,甚至高分。學弟妹詢問學長們選課的問題,劈頭第一句就問:「有沒有好過、不點名的課程推薦?」,學生不稱教授為教授,像中學一樣稱老師,「老師」們也不以為然,準時上課,準時下課,上課時半班伏案,不聞不問,視若無睹。大學們鬥論文產量、排名、畢業生就業率、著眼於數字遊戲。大學如工廠,量化生產,不斷擴招,勢要令全部智商正常人挾著個大學生名銜,進入另一條生產線。

這算是大學嗎?

這算是上古時期「承師問道」的太學嗎?這算是柏拉圖建立的Academy?

難怪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近來在電台<<香港家書 2011>>中提到「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。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;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,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;社會重視大學排名,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;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「生產力」而非學養。凡此種種,都令危機悄然出現。如果這個趨勢持續,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,而非有遠見、尊重不同見解,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。同時,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、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,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。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。

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,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;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、生產食物和藥物,延長壽命之時,德蘭修女的話:『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痲瘋,而是愛的貧瘠』。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,我們應着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,符合世界的需要;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、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,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。奧爾科特說過: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,與外界事物聯繫,並返觀自省,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。』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。」

 說得很好,簡直要拍案叫絕了。但是,我不樂觀,希望這番話別流為一句口號,在這個瞬息萬變、茫茫然不可抗衡的世界。

其實我又有幾冠冕堂皇?嘖。





沈祖堯<<香港家書 2011>>全文







沒有留言: